马来亚大学2025春学期交流项目心得——敖俊(经济学院研究生)

发布者:王梦梦发布时间:2025-09-12浏览次数:10

衷心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交换机会,让我在研究生阶段拥有了一段独特的成长经历;感谢国际交流中心、经济学院、研究生院诸位老师的帮助,保障了交换的顺利开展;也感谢导师的理解与支持,使我能兼顾论文写作与交换学业。以下分享交换感受,希望为后来者提供参考。
一、学业方面
1.课业繁重。马来西亚硕士分为1.5年授课型和2年研究型。由于学制较短,上课任务更繁重,课程一周一次,每次3小时,共上14周,第八周为期中假期,部分课程有期中考试。课后大作业一般两次,期中、期末前各交一次。小作业则根据课程不同存在差异,有些每周都有作业。因此,建议最多选择3-4门课,否则很难兼顾。
2.课程风格多样。除了注重基础理论的必修课,还有注重前沿性和实用性的选修课。比如《亚欧政治经济关系》课程的老师是著名外交顾问,曾给亚非拉很多国家做过外交咨询,课程内容也紧跟当前国际形势,并且还邀请时任波兰总统到学院演讲。《东盟数字经济》课程则教授了社交商业和电商的常见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。
3.课程难度较大。由于课业繁重以及有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,经常在课上突击安排小组任务,限时完成;很多课后作业也要求小组共同完成。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有考试,并且基础类的课程需要到几百人的大考场统一考试。尽管考试都是开卷,但是改卷是由外校老师评分,并且英文答卷很考验学生的英语能力。很多课程设置并不合理,由于马来西亚一年有两个入学时间,2月入学的人可能没有学习9月的基础课,直接学进阶课程难度相当大。理学院和工程学院尤其明显,所以建议非本专业学生,不要选择这两个学院的课程,一定要询问是否要求先修课程。
二、生活方面
1.语言问题。马来西亚的本地华人占比很高,并且很多中国游客,因此,生活中不用担心语言障碍。尽管是全英授课,用手机谷歌翻译实时翻译就能够跟上,到后期即使没有翻译也能听懂大概。
2.开支问题。学校和马来亚大学有合同,可以免除学费,只用交管理费和住宿费。不用办信用卡,也不用在当地办银行卡,交费和退费都可以使用微信、支付宝和国内银行卡。开支比国内更大,物价相当于国内1.7倍;中餐更贵,而且中国人开的比华裔更贵。
3.风俗差异。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,教徒每天需要做五次祷告,不吃猪肉。并且在斋月和很多节日,学校的餐馆会没饭吃或者吃得很不好,并且交换生会普遍出现消化不良。
4.交通不便。这一对比体现出,我国公共交通体系在贯彻“为人民服务”宗旨方面做得非常好!马来西亚没有非机动车道,人行道也普遍狭窄破旧。可能是出于公共产品效率的考量,地铁线路是“米”字型,而非国内常见的“井”字型或“田”字型。虽然经济效益很高,但是非常不方便。
三、成长与收获
马克思主义认为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,我深以为然。这次交换生经历是我往期种种经历、各种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。我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给我底气、学校给我机会、家庭给我支持、朋友给我信心、好奇心驱使我下定决心。自费的交换生也许算不上多么值得炫耀的事,这段经历可能也没有实质性的成果,但是成长和经历是实实在在的。也许在未来的某天,这段交换生经历也会帮助我走上人生新的阶段。所以,相信自己的努力、选择在某一天会用上,多经历、多学习、多交友,见贤思齐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。

返回原图
/